桂林美食介紹
桂林米粉是廣西地區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名小吃。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的早秈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后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制作最最講究鹵水的制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荔浦扣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菜。此菜色澤金黃, 芋片肉片松軟爽口, 油而不膩,濃香四溢。具有清熱祛火、滋潤膚色功能。桂林特色名菜,以正宗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為主要材料,烹飪以蒸菜為主,咸甜口味。傳統宴席名菜, 采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帶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將帶皮五花肉和切塊荔浦芋分過油炸黃, 然后將五花肉塊皮朝下, 與芋塊相間排放碗中蒸熟, 翻扣入另一盤中即成。
陽朔啤酒魚 陽朔“啤酒魚“,是陽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魚肉鮮辣可口,無一絲魚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魚肉的香味可以讓人胃口大開。陽朔的啤酒魚是選用陽朔漓江里鮮活的大鯉魚,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然后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紅燜而成,具有獨特的香酥鮮嫩風味。2002年5月陽朔啤酒魚以外香內嫩,皮黃汁濃,入口唇齒留香在“奇山杯全國迷宗菜交流比賽研討會” 上一舉奪得金獎。由此,陽朔啤酒魚堂堂正正地“游”進了京城。
桂林田螺釀 桂林的田螺非常特別。首先是大,最大的差不多有乒乓球大小了;其次是它的味道,完全不像螺肉本身的味道。里面的肉并不全是螺肉,而是先把螺肉掏出來,混合豬肉、香菜及其它調味品一起剁碎,再填入螺的空殼里混合湯汁一起燒制。
恭城油茶 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離不開油茶。 油茶不說煮而稱“打”,是各地的統一稱法,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油茶的統—制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姜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并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恭城現在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長壽的秘訣跟油茶也有莫大的關系
全州醋血鴨是桂林全州的一個地方特色美食 ,采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姜或苦瓜為配料,將鴨肉先武、再文火燜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讓人難忘。俗話說湘南永州之血鴨,桂北全州之醋血鴨。醋血鴨這道菜看著驚人,吃起來卻沒什么血腥氣,倒是醋香撲鼻,而且鴨肉綿軟入味,酸辣鮮香,開胃可口。
臨桂兩江松花糖 松花糖發源自位于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民國代總統李宗仁故居中的私人廚房,由李宗仁家中的一名廚師發明。近百年傳承創新,風味愈加誘人,甜而不膩,入口酥化不粘牙,流行于桂北地區。松花糖去古已遠,名稱的由來,一說是由于松花糖粒粒金黃色如松花;二說源自于松花糖“酥脆清甜,入口即化”,是“酥化糖”的訛誤;也有說因其作為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的傳統年貨,寓意著“輕松花錢”的新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