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廣電網】如今看來,兩年前開始的互聯網手機潮只是一場小打小鬧的熱身——樂視、愛奇藝、小米、阿里……不管是自主品牌還是合作模式,更大屏也更具想象空間的互聯網電視市場成為香餑餑,承擔不務正業風險,互聯網企業也需要拿出更強的利好說服力。
不只是一個屏幕的爭奪
如同移動互聯網這幾塊小屏的爭奪,不太容易挪動的電視機這塊大屏也是一塊肥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通俗意義上講,手機、平板爭奪戰已經快速進化到內容和硬件重要程度相當,甚至內容主導、硬件為輔的階段,強大的玩家如蘋果、小米等軟硬件通吃型布局,低調者也能懷有騰訊、360般專攻內容就成功的想像力。
而電視屏幕市場基本依然停留在軟硬件分離的競爭格局:家電廠商陷入性能價格慘烈爭奪,廣電系統牢牢控制內容市場。
缺哪一塊補哪一塊——電視屏幕缺乏更靈活更豐富的內容來源,而互聯網需要盡可能地擴張展示領地——兩者整合有著天然的想象空間,當技術不再是阻礙,這一點顯現得更為迫切。
所以,當樂視、小米、百視通、PPTV相繼推出機頂盒時,攪動的不再只是消費者的眼球,及至樂視網正式殺進互聯網電視市場,不少人諷刺它們“顛覆日”口號的含金量,但往往不敢小覷一枚互聯網石子投進電視屏幕的余波。
樂視、愛奇藝出手時,多數旁觀者揣測這是爭奪視頻內容的電視界面,PK的對象是優酷、搜狐視頻;當阿里巴巴出手時,又有旁觀者堅信,這是電商霸主試圖復制一個電視版淘寶;而當小米被千萬米粉推到電視面前時,人們開始有點猶豫:是硬件掙錢夢想,還是小米創始人雷軍“鐵人三項”(硬件、軟件、服務)的電視版?
當復盤這一波又一波的重大新聞時,或許用昨日戲劇性的一幕來解釋互聯網電視潮流更為容易:曾公開否認加入阿里智能TV生態聯盟的創維昨日高調與阿里巴巴合推搭載阿里重要電商產品的三款互聯網電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戰略研究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技術革命和用戶需求驅動下的互聯網電視是趨勢,競爭還是合作只是利益權衡問題,更多時候,“競爭是戰略,而合作是戰術”,都必須在產業變革大勢下有所作為,“事實上,沒有企業比家電廠商更想吃到屏幕內的收益,他們眼饞很多年了”。
“而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更簡單,復制一個互聯網的奇跡已經是很大誘惑,何況還有硬件收益以及很多未開拓的收入來源,”上述企業戰略研究專家如是強調,“絕對不只是一個屏幕的競爭,即便絕大部分收益都通過這個屏幕來實現”。
資源PK難掩同質趨勢
為了實現電視行業的二次夢想,離互聯網最遠的創維在昨天打出口號,稱新品牌“瞄準互聯網家庭市場”,自信來自于自家天賜和阿里云0S雙操作系統,內置來自阿里的聚劃算、支付寶、水電煤繳費等應用。或許是鼓勵合作伙伴,阿里還向創維酷開TV上的淘寶、支付寶用戶提供了100G的云儲存空間。
無獨有偶,作為首家高調搶食傳統電視領域的互聯網企業,樂視最引以為傲的即是其內容資源,據其稱,樂視擁有行業最全的影視劇版權庫,9萬集電視劇、5000多部電影,壟斷最近三年60%熱播影視劇獨播權。樂視網兄弟公司樂視影業每年制作和發行近30部大片也將予以支持。
而愛奇藝的優勢極為相似,在百度的支持下,未來的影視劇資源和終身免收內容服務費對于用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責任編輯:劉翠
上一頁12下一頁在本頁顯示剩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