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食品工業網】汽車工業開啟了機器人時代。自從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在汽車制造業施展拳腳后,它就以驚人的生命力在不算長的40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發展,最先在發達國家的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機器人潮流在中國制造業亦如洪水般襲來。令企業主為之振奮的是,機器人正在從汽車業擴展到一般制造業,如機械加工行業、電子電氣行業、橡膠及塑料工業、食品工業、木材及家具制造業等。它們對機器人的需求在成倍增長,甚至超過了汽車業。
機器人紅利期即將來臨
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是產業革命的重要標志,作為數字化智能化在工業領域的代表,發達國家均將工業機器人作為其制造業復蘇的主要途徑。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工業機器人應用范圍將越來越廣。加之工信部關于機器人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出臺在即,我國工業機器人將迎來戰略發展期,可以說該行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其紅利期即將來臨。
2004年以來,我國工業機器人新安裝量年增長率保持在40%,這一增速自2008年之后呈現加快趨勢。同時,國內工業機器人的成本則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這為擴展其應用打開了空間。然而,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機器人擁有量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國和德國的三分之一左右。從機器人密度(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上看,韓國是347臺,日本是339臺,德國是261臺,而我國僅為10臺,差距十分明顯。
《2013-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面對光明的產業前景與產業化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礎,我國機器人產業需盡早建立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計劃等頂層設計。政策應當積極引導企業突破關鍵技術,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布局產業,盡早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體系。
包裝機器人前景可期
包裝機器人在包裝生產領域的使用實踐證明,它在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以及經濟效益,改善工人勞動條件等方面,有著令世人矚目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國和社會各層人士的廣泛關注。在新的世紀,機器人工業必將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和更加廣泛的應用。
從近幾年世界機器人推出的產品來看,包裝機器人技術正在向智能化、模塊化和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其發展趨勢主要為:結構的模塊化和可重構化;控制技術的開放化、pc化和網絡化;伺服驅動技術的數字化和分散化;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實用化;工作環境設計的優化和作業的柔性化以及系統的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機器人技術在包裝行業中的應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在過去的5年中從9.5%增加到了17.4%,幾乎翻了一番。機器人幾乎出現在了所有的包裝功能領域,尤其是在碼垛、裝箱和拾取/放置領域被應用最為普遍。
國產企業亟待發力
雖然我國機器人市場增速很快,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但市場份額卻被國外產品占據七成以上。據中國機器人網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銷量占據前十位的以國外品牌為主。其中,發那科、安川、kuka、abb“四大家族”穩居前列,銷售數量分別高達3900臺、3850臺、3470臺、3200臺。緊隨其后的還有歐地希和松下,銷售量分別為2000臺和1600臺。川崎、那智和現代三家廠商的銷量均為1000臺左右。
面對競爭,壓力和機遇并存。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特邀專家認為,與外企相比,我們擁有本土化服務的優勢,能快速地提供配套服務,更適應中國市場。今年幾大包裝展上,海口高新區宏邦機械有限公司、上海沃迪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創想機器人制造有限公司等公司都帶來自主研發的包裝機器人。
去年11月28號,大連佳林設備公司的“機器人自動化封裝生產線”,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順利拿到國家新型發明專利認證。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包裝機器人項目經過與高校的聯合開發,目前進入了產業化階段。
龐大的中國機器人市場,“鹿死誰手”遠未定局,然而可以預見的是,后發的中國機器人產業成長迅速,前途可觀。我們也正在走向高精尖之路,希望在技術上也可以跟外企PK。
責任編輯:黃超